【稿件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蓝云
《从1到π———大数据与治理现代化》,蓝云编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年5月版。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南方报业以“数据治理”为发力点,迅速找准传统主流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定位和转型路径。
2016年10月26日,在“大数据应用及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上,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现任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发表了题为《数据传媒·数据治理·数据发展》的主旨演讲,在全国率先从政治学、社会学层面重新阐释“数据治理”理念,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提炼并浓缩了广东各个地市、省直机关的相关探索,引起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在企业、技术层面不是一个新词,但从政府治理角度阐释“数据治理”理念,在全国则是首次。
因为三期风险叠加的原因,中国社会建设目前进入到一个重要时刻,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确实比较多。这就需要用到多种办法,就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从管理到治理理念的新突破,治理与统治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实质性的区别,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权力机关,着眼点是政府自身,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是非政府的其他组织,或政府与民间的联合组织,着眼点是整个社会[1];二是技术化手段的“软应用”,借助技术思维、技术平台、数据资源,可以轻松应对或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而且成本又低。这两个关键点又是相辅相成的,本质上与“多方协作”要求、“共享”理念高度吻合。充分借助数据治理思维,对中华民族的学科建设、群体认知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万历十五年》,我们深深地记住了“数目字管理”这个词组。
纷繁世界,利用数字,能巧妙找到之中规律。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让我们深深记住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维度,许多事务貌似不相关,但在数学大师手上,都能找寻到规律、关联。有数学基础的朋友,对“欧拉恒等式”[2]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敬畏。自然常数、虚数单位、圆周率和1、0,这5个数字有着最简洁的关系。“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就是找到国家、社会治理领域的“欧拉恒等式”。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许多探索走在全国前列,难得可贵的是,各级党政官员、群团组织负责人保持了旺盛的创新精神。3年前,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机构发起承办了“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2016年4月26日举办了第三届,首次评选“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组案例,从60多个自荐、他荐案例中,经专家评审选出了了“代表履职支撑保障系统2—大数据服务平台”等8个优秀案例。俞可平教授是“粤治”活动评审的总学术顾问,过去的15年他还主持了8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他指出:广东和浙江两省,一直走在地方政府创新的前列,从去年的申报情况看,广东和浙江是申报政府创新项目最多的两个省份,几近全国申报数量的一半,经验值得认真总结[3]。这些案例,以及媒体公开报道的省内外相关探索,能够揭示“数据治理”的一些基本规律。
2016年11月3日的《南方日报》,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探索“政企媒”融合互动的禅城新模式》。我以佛山禅城为例,完整阐述了对大数据、治理的认识,文章节选如下:
在今天,大数据社会治理已非新鲜事物,它是指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目前全国不少城市均有试行。但像佛山市禅城区这样,在一个经济发达的老城区建设“智慧型城市”,进行大数据治理,笔者认为这种魄力和勇气值得称赞。尤其在大数据治理的方向路径仍未明晰的情况下,禅城的探索有望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本。
从广义上来看,数据治理并不是新名词,它最初是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调控以降低成本、建立用户生长库,彼时属于技术层面概念。而把数据治理上升至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把大数据和国家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将拥有更宽阔的空间和更深远的意义。
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有什么好处?笔者认为,一是可以降低社会治理综合成本;二是通过更“软”的管理手段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三是通过数据治理降低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风险,让市民更易接受。
当然,目前数据治理正面临着“人才、安全、意识”三方面的发展瓶颈,其中人才最为稀缺。据南方舆情对省内98家政府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79.59%的政府机构人员认为缺乏大数据人才,而仅有25.51%的政府机构人员认为推进大数据开放的阻碍是财政困难。
因此,在此背景下,数据治理更需要多方合力共建。其中,直接主体是党政机构,此乃数据治理的主攻手。大众传媒及其新型智库以其资源、人力、品牌优势及聚集各方资源、宣传号召的能力,可以充当最佳二传手。而最需要抗压能力,最能随机应变,最有技术思维的事则可交由企业,让他们来做市场的一传手,调动更多人才参与到数据治理当中。
三者配合,用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禅城已卓有成效。在笔者看来,在继续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三个风险点。首先是数据利益,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捍卫自身数据是自我保护权力的必然冲动,出让数据背后等于把权力进行释放,相应来说该部门的职能权利也会被缩小,因此政府各部门要认知到这一点,由此来权衡各部门的利益,进行数据合作和数据开放,从而构建更完整数据库。在微观层面稀释权力的过程中,单个部门可能有所损失,但在宏观层面,部门整体有了更好的、更美的治理机制及效益,所得远大于所失。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数据安全。如现在备受关注的电信数据诈骗,其背后涉及的就是公民的数据安全。又如,对于某个滴滴出行用户、淘宝用户而言,他的每一次出行或购买,都会留下痕迹,都将形成数据。那么这组数据属于谁,谁又能使用?这就涉及到数据主权这一概念,任何数据都存着六个疑问,即“是谁的,谁来保存,谁来用,怎么使用,为谁用,使用过程谁来监督”。
第三个方面是需要打造一个数据生态,政府要聆听企业和个人诉求,打造好的数据道德、数据伦理和数据文化,调动更多市民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共同分享数据红利。在此方面,禅城能否率先试行,在未来做到将各种证件打通,从数据链、数据平台向数据城市进化?在此,笔者认为,数据新生态,实质就是一种“注意数据安全、数据伦理、数据文化,共建有益的、可持续的、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数据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治理是四位一体的,涉及到物体、事件、人员和数据四个复杂的方面,因此要寻找社会治理领域的“欧拉恒等式”,从繁复和无规律中,寻找更简洁的联系。这也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年一直探寻的“数据治理”路径。(蓝云/著)
[1]俞可平:《中国治理评论(第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2] 欧拉恒等式表述为,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公式之一
[3]《南方日报》2016年4月26日A06版,网址为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4/27/content_7540661.htm,题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关键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作者为陈枫,检索时间为2016年6月1日。
(编者注:全文具体表述,含数学公式、符号以及脚注等,以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书面出版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