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蓝云

           

      《从1到π———大数据与治理现代化》,蓝云编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年5月版。

最近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传媒不断创新发展的十年,还是民众通过互联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十年。“互联网+数据+治理”三大要素间,互联网是平台,数据是血脉,治理是灵魂。经历1995年—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后,中国互联网在2004、2005年间全线激活,开启“黄金十年”发展期,从目前发展态势看,这个黄金发展期还有望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也正是在这10多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

广东是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网民数量第一大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省各级党政机构创新氛围浓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国内第一批试水互联网、全面推进互联网与传统报刊业务紧密结合、深入探索互联网社会价值、率先搭建网络平台助力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传媒机构。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南方报业的多项重要互联网进程:2005年下半年改组“深圳热线”,创建奥一网;2006年全国首创推出“有话问……”系列互动栏目,2008年推出全国第一个系统化的网络问政平台;2012年成功注册中国第一个以活跃网民为主体、以“民间智库”为明确名称的民非机构;2014年1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南方舆情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从专业媒体角度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复合型智库。

奥一网是南方都市报旗下的新闻互动社区网站,是广东网络问政核心互动平台。奥一网的前身是“深圳热线”,这是中国第一批地方网站。2005年下半年,南都报系改组“深圳热线”,注入了“担当 创新 包容 卓越”等新闻传媒、公共价值基因。有着“杂交、混血、两栖”特性的奥一网由此呱呱落地,2006年3月起正式上线运营,主推网络问政、新闻博客、网民报料等互动频道。

10多年来,奥一网网络问政大胆创新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全国及省市“两会”期间,奥一网全国首推“有话问总理”“有话问省长”“有话问市长”等互动栏目,两年后在此基础上集结推出了全国第一个以“网络问政”为明确名称的系统化平台。2010年10月,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平台目前近100万条来帖,党政机构回复率接近5%,提升代课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这个平台,网民可与省委常委、省政府领导和广东40多个省直机关和21个地市主要负责人、100多位县委书记县长直接沟通交流。奥一网参与组织了近年广东省级层面的网络问政活动,发掘、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建设性、责任感、法治思维和监督意识的“网络公民”,提升了广东互联网文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公民”由奥一网于2009年率先系统定义,“网络公民”来自网民,却高于网民,强调其关注公共事件时的理性、建设性、专业性。

12年前,网络问政在中国兴起,给广东带来了别样生机。到如今,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问政平台在这里已经全面建成,形成了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各级官员积极响应介入、主流媒体搭建互动平台、各地网民踊跃参与、社会智库穿针引线的大格局,渐成上下呼应、左右竞合、线上线下浑然一体、长效机制有效运作的常态机制。

“过去的一年,广大网友一如既往,踊跃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网上辉映网下,虚拟观照现实”“2016年的成绩单上,有你们的功劳”“热忱欢迎广大网民朋友和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使出‘洪荒之力’”。如此情真意切、生动活泼的话语,出自2017年春节前夕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通过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和“南方+”新闻客户端发出的《致广大网民朋友们的新春贺信》。这是广东省主要领导连续十年向广大网友发出新春祝福。这也是广东网络问政多年来制度化、常态化运作及多方向推进的一个缩影。

从全国范围来看,奥一网和人民网、红网、大河网、中国宁波网、胶东在线等兄弟网站,重塑网络公共价值,搭建了责任网站群落,建设了新时期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推进网络问政,并不代表压制网民多元化意见,而是让这种意见有一个顺畅的沟通、解决渠道。广东惠州、山东烟台等地多年实践表明,网络问政办好了,信访就少了,社会综合治理成本显著降低,有学者将其间规律总结为,“多上网,少上访,不上街”。

2012年9月23日,在网络问政先行先试之地———广东省惠州市,集结几十位专家、官员的共同智慧,浓缩成“网络问政惠州共识”。“共识”由历年来获得网络问政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大河网、红网、人民网、胶东在线、奥一网、中国宁波网等6家网站,和两家较有代表性的地市网站——金山网(江苏镇江)、今日惠州网共同发布,“共识”开宗明义指出,我们共同致力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确保信息自由流动、有序流动、安全流动,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共识”认为:网络问政塑造了新型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共识”最重要的创新意义在于,首度提出了网络问政的“四维主体”说:

1.党委政府是网络问政的重要推动力。网络问政是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凝聚民智的创新手段,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政治远见的中国官员,基于对转型期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主动顺应时代的变革之举。

2.人民群众的智慧是网络问政的源泉。智慧与真知蕴于民间,通过网络平台,原生态草根智慧可以被集纳和传播。“围观改变中国”的实质是网民渴望参与公共社会建设的强大意愿,是网络问政参政的群众基础。

3.新技术是网络问政的根基。140字有大乾坤,微博异军突起,自媒体时代到来,网络问政进入了全新阶段。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问政,一定要站在技术的潮头,方能引领时代,倒逼制度改革。

4.网络问政的孕育,离不开公共媒体的自觉、自律。互联网在中国,不应只有经济属性、娱乐属性,还要有公共价值、社会价值。

在奥一网推进广东网络问政事业进程中,奥一网背后的南都报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供了全方位的强大支撑。奥一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08年2月28日南都报系的16版大型报网互动特刊《岭南十拍》广受好评,被认为拉开了广东网络问政的大幕。2010年10月出版的《网络问政》书籍有如下记载:

十几秒的对视,空气仿佛凝滞,时空停顿中掠过一丝疑惑……发生在《岭南十拍》特刊签版那一刻的场景,成为现任奥一网总编辑蓝云终生难忘的记忆。

20082月26日上午10点,当蓝云心情坎坷地将《岭南十拍》最后一版放在任天阳(时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奥一网CEO)的桌面时,任天阳仔细翻看完每一个版,抬起头,两人默默对视了十几秒。既有心领神会的交流,也有疑问闪烁:《岭南十拍》能否成功,他们心里没底。尔后,他听到任天阳说了一句很好”,落笔签下了版样。

既要承担拍砖可能导致的政治风险压力,又须面对种种非议,这是《岭南十拍》推出前的处境。出人意料的是,横空出世的《岭南十拍》大获好评,树立了新的报网互动标杆。

几年之后,当任天阳谈及当时场景时,依然感叹:签这个版要下很大决心,因为如果出了问题,是要承担责任的。(蓝云/著)
(编者注:全文具体表述,含数学公式、符号以及脚注等,以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书面出版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