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人物简介】
曾颖如,广东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
【主要内容】
广东,地处南岭以南,南海之滨,旅游资源丰富。“十三五”期间,广东致力于打造成“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助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要“动”起来,突破时空限制,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今年3月,就广东省旅游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专访了广东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曾颖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宅”了起来,但旅游需要发生位移“动”起来,这一“宅”一“动”间如何实现精准的对接,提供精准的服务,曾颖如介绍说,省旅游局通过数据监测,依据省内主要景区的客流情况,进行游客画像、消费能力等分析,从而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公共服务,也有效地指导了全省的旅游营销推介。曾局长还介绍说,依托大数据的综合统计,省旅游局能得出游客最受关注的景区、游客倾向的城市和来源、游客偏好的旅游项目、游客来粤的原因及在粤时间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提供更好地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更便利地体验。
谈及广东旅游的未来,曾颖如表示,广东旅游的战略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广东省旅游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互联网+旅游”的服务平台,支持“智慧旅游”建设,为来粤游客量身制作,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体验突破时空限制。
大数据是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从1到π》编写组(以下简称“从1到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我国进入大数据应用发展机遇期,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及技术提升自身的发展。相比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应用的大数据,您认为旅游大数据在收集、管理及应用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曾颖如:旅游不同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旅游服务是景区景点、旅行社和旅馆、餐饮、交通、娱乐、信息等多行业服务的综合集成,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当前广东省旅游业正处于向全域旅游转型的关键期,这段转型期对广东省旅游业迅速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用以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保持产业活力、促进产业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已经成为战略资源的今天,旅游大数据是快速把握旅游业运行规律,开展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从旅游大数据采集看,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所产生和涉及的数据庞大而复杂。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景点、旅行社积累的数据仅为旅游大数据的一小部分,要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应用,需要进一步整合行业力量,既要加强与气象、交通、工商、公安、体育等近20多个政府部门的横向合作,又要加强与运营商、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旅游企业等行业企业的合作,统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市县区、各行业的大数据资源,形成数据互换。
旅游大数据具有数据来源分散、数据量庞大、数据类型复杂、分析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这对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挖掘、分析和呈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旅游大数据管理看,旅游主管部门需要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旅游大数据框架体系。要分层、分级、分步推进,统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差异化需求。坚持开放合作的管理理念,将旅游公共数据、互联网数据和其他第三方数据多源整合,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游客、交通、气象等旅游相关公共数据的协调采集,梳理整合和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大数据开发利用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组织和引导市场主体,结合自身业务进行旅游大数据创新。
从旅游大数据应用看,主要分为行业管理和产业经营两个方向。在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宏观调控、旅游行业监管等方面支持行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精准营销、旅游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旅游业提质增效。
大数据应用助推定位游客需求
从1到π: 2016年广东省委明确提出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全国数据应用先导区,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总战略和培育发展新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您能否介绍一下广东省旅游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旅游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颖如:去年省旅游局按照大数据的采集、管理等几个维度建设了广东旅游大数据的八大示范应用。比如我们建设了全域旅游网络监测系统,通过采集38家全域旅游示范单位的网络评价、游客印象、酒店评价、景区评价等内容促进全域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通过采购数据监测全省100家重点景区的客流,并对这些客流进行游客画像、消费能力等分析,从而有效指导全省的旅游营销推介,可以为滨海旅游、低空旅游等进行客源结构的分析等。
去年,是“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旅游业在改革中致力创新、加快发展的一年,我们发布了4份大数据报告。用旅游大数据将广东打造成“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及“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从大数据报告来看全省旅游系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扩大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开创了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新格局,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开门红。
全年预计完成旅游总收入1156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9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3455万人次,同比增长8%;主要旅游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旅游也推出了一系列新品牌活动。比如说来广东过大年就是新品牌。春节期间广东各地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推出了“到广东过大年”系列活动,其中广州市推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系列活动60余场,深圳市推出40项景区春节主题活动,佛山市组织开展花市、唱大戏、工匠剪纸艺术及龙狮迎新等活动,东莞市开展登山观瀑、赏花海、灯光节、稻草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百度搜索“到广东过大年”词条达28万条,相关节庆活动检索量高达5200万人次。
避寒避霾成为北方游客选择广东的一个重要因素,春节期间,广东地区气温在12-27度之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2.7%,非常适合避寒避霾,春节前一个月,网络搜索广东天气、空气质量关键词条同比增长10.75%。一程一站仍是来粤游客主流,近95%来粤游客均只在省内一个地市停留,也有近3%的游客选择了在广深、广珠、广佛、深莞、深惠等超过2个城市驻足游玩。广东各市接待国内游客普遍增长,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吸引国内游客增长较快的地市则为茂名、湛江、汕头。
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们根据腾讯、联通、移动、个推等大数据综合统计得出,最受游客关注的景区是长隆、东部华侨城、白云山等,其中北京、湖北、河南等12个省份游客最爱去长隆旅游度假区;上海、辽宁、四川等13个省份游客最爱去东部华侨城;广西、青海游客更爱去广州白云山风景区。30家重点景区成为最爱,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效应增强。
此外,根据广东省纳入统计的106家重点景区数据,全省14个滨海城市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占全省景区游客接待总量的42%,同比增长4.31%;海岛旅游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排名前三的海岛景区分别是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外伶仃岛、川岛旅游区,增长率分别达58.42%、41.48%、23.63%;去年运营的深圳太子邮轮母港成为华南区邮轮旅游主要增长点,春节期间,共出发5个航次邮轮,发送游客1.1万人次,海岛、邮轮等滨海旅游最受青睐。
根据广东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数据,2017春节黄金周期间,近56.3%的来粤游客逗留大于3天,较国庆黄金周增长9.1%。广东夜游市场越来越精彩,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广州珠江夜游、深圳民俗文化村“泼水狂欢夜”等一系列夜间旅游拳头产品,让在粤游客可游玩的时间拉长,游客每天出游时间延伸到夜间22点。夜游粤精彩、游客出行时间延长。
另外,根据国家旅游局团队管理系统和广东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数据,广东游客出境游热情不减,除日韩两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俄罗斯异军突起,以高达11%的占比位列目的地国家排名第二,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有逐步挤占前列的趋势。一线目的地城市趋于稳定,小众目的地城市涌现新亮点,香港、首尔、新加坡、悉尼等一线旅游目的地城市仍是广东游客出境游的首选,以往较为小众的圣彼得堡、黄金海岸、新山等地则相继入围前列。
当然,目前旅游大数据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一是数据资源总量少,标准化、准确性、完整性低,利用价值不高。二是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和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标准,形成众多“信息孤岛”,数据跨部门整合与开放程度低。三是旅游业数据积累和应用创新不足,旅游大数据还未产业化,能够进行旅游大数据建设的企业较少。四是发展思维受到定式限制,重建设轻数据,没有为数据的应用和运营提供人员和经费的保障。
大数据助力旅游经济发展
从1到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全面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根本的上的目的还是带来社会效益。您觉得旅游大数据可以如何应用于服务于景区与消费者、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呢?
曾颖如:旅游大数据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精准营销等三个方面。 从行业监管方面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数据、OTA平台的预订数据、交通出行等数据资源,开展客流预测与预警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充分利用景区实时视频、票务、停车、手机通讯等实时数据,分析评估实时客流,实现对景区各区域游客流量的监控、预警和及时疏导。及时组织交通、住宿等服务资源,做好大规模客流事件的突发预警和安全预案,保障游客旅游安全。
从公共服务方面来说,可以开展旅游公共信息精准推送。通过对游客预订、投诉等历史数据、结合游客位置、场景等实时数据,向游客精准推送客流及突发事件预警、旅游投诉处理反馈、旅游违法经营曝光、旅游服务企业服务质量评测结果等精准信息,为规范市场秩序、方面游客出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消费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从精准营销方面来说,可开发对旅游大数据的分析,把握景区客源地的分布、游客旅游偏好、行为分析,制定旅游宣传策略。选择精准媒体,精准推送满足消费偏好的旅游商品和服务,并对精准营销投放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和分析。
“互联网+旅游”共筑世界级旅游品牌
从1到π:您刚刚提到了“来广州过大年”的品牌活动,我们注意到,今年2月5日省旅游局对外发布的2017年广东旅游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广东省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66.4亿元,另外,报告还展示了关于热门景区、游客出行时间等多方面的数据。从这份报告来看广东省旅游业目前整体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旅游局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曾颖如:关于广东省旅游业的现状,从我们发布的大数据报告可以看出:首先是国内旅游需求旺盛,已发展到大众旅游中高阶段,休闲度假游客比例超过7成。其次是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推动旅游体验突破时空限制,多元化供给也创造了多元化的需求。第三是旅游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不断升级。第四是旅游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有互联网经济特征与旅游产业特色的“互联网+旅游”新经济形态,崭露头角。
对于广东省旅游业怎样发展,省旅游局的未来规划是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等促进作用,加快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及“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在旅游大数据方面,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旅游业“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数据中心体系;打造覆盖全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涉旅单位的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搭建“互联网+旅游”服务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
“技术+制度”保障数据安全
从1到π: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助推工具,大数据在政府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也十分明显。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确保数据安全及维护个人隐私一直重要的话题。从旅游大数据的角度来谈,您觉得在收集、应用数据的时候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
曾颖如:从行业管理来说,旅游大数据主要面向宏观角度,数据不会聚焦到某个人身上,而且在数据清洗过程中会做脱敏处理。
从产业经营来说,游客确实有需要,基于帮助游客便捷便利的角度,在游客确实有需要的服务方面进行精准推送,这和垃圾信息、信息轰炸等有根本性区别,主要目的还是解决游客的服务需求。
当然从大数据整体安全来说都是一致的,都要根据国家的规定来。我们从两方面来强化了旅游大数据的安全保障,一是增强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推进旅游大数据安全设备设施部署。在旅游大数据采集、共享、梳理、分析、发布等各环节,充分利用数据销毁、透明加解密、分布式访问控制、数据审计、隐私保护和推理控制、数据真伪识别和取证,数据持有完整性验证等数据安全技术。二是完善安全规范制度体系,制定旅游大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制定旅游大数据安全技术标准,明确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易等环节的数据加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保障旅游公共大数据开发的安全。
《从1到π———大数据与治理现代化》,蓝云编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年5月版。
(编者注:全文具体表述,以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书面出版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