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陈,湖北日报集团荆楚网舆情信息部主任、首席舆情分析师,湖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武汉市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舆情顾问”,多家舆情智库专家组成员。颜陈同志2022年12月起受聘为广东省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兼舆情治理研究平台首席专家。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会对众起到一定的情感支配作用

在舆情培训交流的实践中,分析师把宏观抽象的问题与现实工作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案例资源解析舆情规律、传播舆情知识,不仅能奏“析而知、知而悟、悟而行”之效,还有助于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媒介素养、提升处置能力。讲好舆情故事,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强调关联性:身边非天边

舆情信息对事件(议题)动态观察的数据集合,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素材。而舆情故事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进行通俗化表达叙事方式

分析师讲述舆情故事,目的是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之间的壁垒,打通网络综治知识的关联性,主要思路有:

第一,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再通过身边事警醒身边人,舆情故事应跟受众(及家人)有关、跟其工作实践有关、跟其遇到的问题矛盾有关、跟其困惑和忧虑相关;

第二,舆情故事应遵循系统、整体、联系原则,围绕社会治理主题精选素材,综合分析时间序列,反映曾经发生过的舆情事件(议题)所有因果联系及影响,借故事文本分析舆论场各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

第三,舆情故事言在此意在彼,既可以借助时序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展开叙述,也可以采取假设、反问、递进、因果等形式点评舆情事件(议题)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预测将来防范妥处同类事件风险的方法。

2、注重情节性:生动非生硬

情节性的本意是指贯穿在文学电影和戏剧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恰当运用情节性的未知因素,以激发读者急切期待关注和好奇的心理。

舆情故事中的情节性,主要指舆情事件(议题)中各变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最终目的是服务阐述的舆情主题。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师不是开心气氛组,舆情故事也不是胡编乱造的网络段子,讲好舆情故事,需要精准把握节奏:

其一,真实非虚构。舆情故事应以相关舆情复盘的数据信息为依据,梳理不规则变量的关联性和不同时间节点的演绎态势,呈现出舆情故事的新闻性;

其二,冲突非平淡。分析师应在若干舆情实践中高效地发现事物间内在关联的冲突性,并敏锐感知舆情故事的构成要素, 及时有效地做好集纳整理和丰富完善;

其三,典型非普遍。舆情故事应提炼同类事件中的突出特点,探究事件(话题)背后深层原因,舆情故事不同于处置方法和思路但它指引着具体的处置思路;

其四,背景非架空。舆情故事应基于移动互联的社交属性展开,通过故事挖掘全新的舆情传播特点从关系传播、显性与隐性传播、节点传播、标签化传播、情绪化传播方面娓娓道来。

3、葆有启发性:恍然非惶然

讲述舆情故事只是手段,尊重学员(受众)主体地位发挥学员(受众)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是目的。

舆情故事要达到“启而能发、学而能思”的效果,方法有四:

一是抓头羊,基于各单位舆情管理现状,针对“一把手”舆情素养精选舆情素材定向阐述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变迁;

二是纠偏差,启发学员(受众)客观认识媒体与网民舆论监督的必然性舆论监督与负面报道对提升单位管理服务水平的正面意义;

三是补短板,通过完整叙述舆情故事,逆向搜索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协助学员(受众)摆脱“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境;

四是炼队伍,舆情信息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操要求高,分析师通过舆情故事传授知识、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 

面临日趋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分析师通过对网络言论的获取和典型案例的分析,讲好舆情故事,生动呈现网民建构热点议题所使用的表达策略,深刻体悟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匿名性,有助于学员(受众)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媒体观和舆情观。

这既是学习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稿件来源于公众号-颜陈 輿情觀察,原题为《颜陈:如何讲好舆情故事》。

        【粤有数编发: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