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时八年,是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为了更好地帮助广东各涉农机构及企业了解、掌握RCEP知识,在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支持下,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务学院MPA校友会数字化专委会通过“RCEP与数字三农”等传播平台,11月29日起开设“RCEP专家解读”栏目。第五期嘉宾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南粤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木薯产业经济岗位专家谭砚文教授。
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食博会)期间,于10月17日在东莞专门举行“RCEP与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 专家研讨会。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副主任张晓婉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正厅职)陈东出席了专家研讨会。
01 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RCEP协议的签订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RCEP包含了15个国家,人口规模、GDP总量以及贸易总量均占到了全球的30%左右,如此庞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区必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从农业生产情况来看,RCEP国家对世界农业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2019年,RCEP成员国的农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33%上升到45.54%。再过十几年,RCEP成员国农业产值有很大可能会超过世界农业产值的一半。
自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迅速增加。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地。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向东盟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总体来看,可以有以下简单的判断:
1.中国与东盟农食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自东盟的进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导致2017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食产品贸易逆差呈现扩大态势。
2.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逆差扩大,主要在于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棕榈油、榴莲、火龙果、山竹等热带水果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农食产品以温带蔬菜、温带水果和水产品为主。
3.从市场结构来看,越南正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农食产品贸易伙伴。
02 RCEP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前景
(1)中国与印尼农业贸易前景
印尼是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第四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中国出口印尼的农产品主要有大蒜、烟草、苹果、柑橘、鲜梨等;中国从印尼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棕榈油、天然橡胶等。2020年,印尼是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天然橡胶进口来源地;同期,印尼是中国最大的大蒜、烟草、鲜梨和苹果出口市场。RCEP框架下,印尼对中国农产品的降税幅度加大,咖啡、胡椒和菜籽油的税率将全部下降为零。
(2)中国与泰国农业贸易前景
RCEP生效后,泰国承诺对中国约50%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主要包括苹果、葡萄、畜产品等。
(3)中国与越南农业贸易前景
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第三大蔬菜生产国。中国从越南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稻谷和大米;鲜、干水果及坚果、饲料用鱼粉等,对越出口的农产品种类则较为分散,主要有茶叶、大蒜、柑橘属水果、花生仁果、棉花、蘑菇罐头、苹果和玉米。RCEP生效后,越南承诺对中国约53.4%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
(4)中国与菲律宾农业贸易前景
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椰子生产国、第二大菠萝生产国。中国从菲律宾主要进口的农产品有香蕉、菠萝、椰子油等。中国出口到菲律宾的农产品主要是苹果、葡萄、梨等温带水果、水产品、糖及糖食等。RCEP生效后,菲律宾承诺对中国约80%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其余的经过15年降零。RCEP框架下,菲律宾承诺将最终对中国约89%的农产品实施零关税。
(5)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业贸易前景
马来西亚是世界第二大棕树油生产国,棕榈油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农产品也主要是棕树油,向马来西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柑橘、大蒜、马铃薯等。RCEP生效后,马来西亚承诺对中国约88%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RCEP框架下,马来西亚承诺将最终对中国约92%的农产品实施零关税。
(6)中国与缅甸农业贸易前景
中国从缅甸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是大米、豆类、玉米、香蕉等,向缅甸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以苹果、柑橘、葡萄为代表的水果、茶叶和部分农产品加工品等。RCEP生效后,缅甸承诺对中国约46%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在RCEP框架下,缅甸承诺最终对中国约65%的农产品实施零关税。
(7)中国与柬埔寨、老挝农业贸易前景
中国从柬埔寨和老挝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大米、木薯淀粉和香蕉等农产品,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则主要是制粉工业产品、水产品、烟草及烟草制品等。RCEP生效后,老挝承诺对中国约10%的农产品维持或立即实施零关税。其余农产品采用经13年、15年、20年过渡期降税到零等处理方式。柬埔寨是东盟国家中的低收入国家,但其在RCEP下的农产品自由化水平较高。RCEP框架下,柬埔寨承诺最终对中国约90%的农产品实施零关税。
(8)中国与新加坡农业贸易前景
新加坡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在产业类型上,以高附加值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热带鱼等为主。中国出口新加坡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肉类制品、杂项食品、水果等农产品。中国从新加坡进口的主要是杂项食品、香烟、可可制品等农产品加工品。
(9)小结
1.RCEP框架下,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农食产品贸易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2.RCEP框架下中国对东盟各国采取的是统一降税模式,其总体降税幅度要高于东盟整体水平。
3.RCEP作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更科学的原产地规则、更便捷的海关便利化、更透明的投资政策、更倡导电子商务在内的数字贸易发展,将为中国—东盟农食产品市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03 政策建议
1.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国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应进一步稳固双边农食产品供应链,对于棕榈油、天然橡胶、蔬菜、水果、水产品、木薯、稻米等重点贸易产品,应建立起更规范和便利的产品通关机制,加强中国与东盟在消除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的合作。
2.加强农业投资合作。
3.促进双边数字农业方面的合作。RCEP框架下,数字技术是各成员国发展的一大新兴领域。中国与东盟作为区域内的两大农业经济体,近年来双方农食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应加强农业数字技术优势互补,促进数字农业技术的交流合作。
稿件来源于RCEP与数字三农,原题为《RCEP专家解读⑤|谭砚文:RCEP背景下东盟农食产品市场前景展望》。
【粤有数编发: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