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握好政策窗口,精准设计选题,以扎实的调查、独家的数据、精准的传播,连接政策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多方良性互动之下,最终凝聚共识,促成良治的实现,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媒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把握政策窗口,促进协同共治

——奥一网参与社会治理初探谢江涛

       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是近年来业内的热门话题,这跟国家发展和治理的转型密切相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独立章节写进报告。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强调“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激励广东继续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其中提到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总书记对广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奥一网是南方报业旗下的网络媒体,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作为社会发展的瞭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推动者,媒体应该如何参与到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社会舆论的协同共治力量,尽到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其实,早在PC时代,奥一网就曾发起“网络问政”,连接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引导网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开启“协同共治”之先河。媒体把握好政策窗口,精准设计选题,以扎实的调查、独家的数据、精准的传播,连接政策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多方良性互动之下,最终凝聚共识,促成良治的实现,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媒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把握政策窗口,精准设计选题

       媒体如何参与社会治理?首先就是要找到切入口。如何找到切入口?那就要精准设计选题。如何精准设计选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政策的窗口期,在合适的时机策划选题。这一步做得好,就打下成功的基础。

      精准设计选题是媒体的基本功。但要实现这个“精准”,却并不容易,既要了解政府,也要了解社会。选题在敲定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选题是不是切中社会的痛点?是不是党委政府准备解决的?如果二者齐备,那么选题就是精准的,然后还要看操作的时机。

       奥一网近期推出的《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系列报道,取得较大社会反响。这个选题的背景是这样的:自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正式施行。新规禁止电动自行车入室充电、乱停乱放,拒不改正的将予以500~5000元罚款。而且,在新办法施行后,广州市将启动电动自行车3年整治行动。新修订的消防法要实施,政府部门将行动,政策的窗口期来了。

       近年来,广州市电动车保有量激增,老城区充电桩严重缺失,市民面临严重的充电难问题,入室充电、乱停乱放现象普遍,与新的消防规定严重抵触。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增加,电池爆炸起火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广州市上半年有两起电动车火灾导致人员死伤。社会的痛感强烈,要求规范管理的呼声高涨。可以讲,政策窗口期和社会期待齐备,我们敲定这个选题,可以说正逢其时。

操作出新出彩,做前人未做事

       选题敲定之后,关键要看怎么操作。我们的想法是,必须出奇出新出彩,做前人之未做。如果是全新的选题,出新不太难;如果是老的题材,就要不落俗套、不走寻常路、不按常规出牌,才可能出新出彩。

       电动自行车的相关题材,早就不是新题材,怎么把老选题做出新价值?为此,我们查阅了同城媒体的报道,他们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消息报道上,如到社区蜻蜓点水走访一下,然后找几个专家讲讲消防隐患,或者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出来谈谈建议,浮光掠影、无关痛痒,这种常规操作,不是我们想要的。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敲定了一个50个社区的测评计划,从6月开始,调动整个团队的人力,包括编辑、记者、实习生,从自己所住的小区开始,做电动车安全使用的社区实测,围绕着社区电动车保有量、是否配建集中充电场所、是否存在入室充电、是否存在乱停乱放、是否张贴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配有消防器材、是否已经上牌等十大维度进行测评。   

       测评团队用了3周的时间,测评了广州市10个区的50个社区,包含了新小区、旧小区、城中村3组样本。然后,又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份集文字稿件、数据分析、图表展示于一体的《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

       这份报告详细测评了广州50个小区,访问了500个居民,拿到的数据、得出的结论,都是我们的团队实测所得。报告发布之后,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领导坦承,他们关于电动车的数据,基本是根据数据模型推算出来的,而我们是实打实亲测的,结论也是业界信服的,要向我们的团队致敬。

       而广东省电动车商会的蓝会长表示,这样一份报告是前所未有的,50个社区、500个居民访问,他们在行业内深耕多年,都没有做过这样一份报告。之前商会曾以问卷的形式访问过200人,但说服力、权威度显然不及我们,感谢我们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珍贵的数据。

      可以说,这份报告一出炉,就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我们后续参与协同共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选准发表时机,实现精准传播

       作为机构媒体来说,传播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传播能力就没有一切。好的内容到手之后,怎么传播、何时传播也是大有讲究的。新闻传播的时度效把握准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到7月中旬,《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已经写好,新小区、老小区、城中村3组样本的电动车安全隐患调查也写出了初稿。此时,我们并没有马上发稿,而是在等待发稿时机,希望报道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7月20日下午,南都APP移动端发出预报稿,宣布《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明天发布,因为我们得知,广州市将在次日上午启动广州电动车消防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并举行新闻发布会。预报稿推出当晚,广东省消防总队有关领导就通过朋友圈的宣发海报,留意到了这一消息,专门过来询问报告内容详情,并对50个社区的测评表示赞许。

     7月21日上午,在广州电动车消防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前一个小时,《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在南都APP重磅发布。官方发布会刚刚结束,消防、住建等主管部门领导,就收到了这份报告的移动端链接。他们充分肯定这份报告的价值,并向参与的记者编辑致敬。

      当天下午,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在重要位置,以《重磅发布!事关电动自行车》为标题,推送《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的主要内容。次日一早,南方都市报以5个版的篇幅推出《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报道。奥一网在首页轮播图位置,也上线了《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专题页面。报、网、端、微一起发力,为这份深度调研报告热度再添一把火。

       次日,从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再到电动车生产企业,充电桩运营企业,以及街道、社区,都在关注我们的这份报告。社会面的传播是重要的,而针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精准传播更加重要。这份报告,成功实现了精准传播,为切入社会治理打开了大门。

连接社会各方,促进良性互动

       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出来了,这对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来说,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考验媒体的连接能力、协同能力、动员能力。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连接能力,通过有影响力的报道,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区连接起来,这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

       这一深度调研报告发布一周后,广州市消防支队相关业务部门领导,邀请报告主创团队到消防支队座谈。一见面,这名领导就对我们的系列报道表示感谢,直言之前消防法宣传不到位、居民用车隐患多、消防执法压力大,而系列报道使他们“从被动变主动了”。

       经过座谈,双方达成共识,消防部门定期向奥一网独家提供查处情况,奥一网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奥一网组建电动车安全隐患报料群,接获举报后第一时间向消防反馈,由消防组织查处。随着系列查处案件的发布,很快在社会上形成震慑力。像《天河开罚,电动车乱停不改,被罚500元》独家首发,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随后,我们应约拜访了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双方针对电动车充电桩进社区的难点堵点、行业存在的技术标准不一、充电收费标准混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业界反应强烈的“物业坐收进场费,成为充电桩进社区拦路虎”行业难题,我们连续推出两篇调查报道《充电桩进社区利益纠葛:进场费水涨船高,运营商抱怨利润太薄》《电动车充电收费乱象:充满仅需一度电,市民为何多花几倍钱》,还跟进一篇评论《充电桩进社区,勿让民生工程成为生意》,报道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多家企业都表示感谢,称揭开了行业的真相,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

        与此同时,系列报道也在广州各区街道、社区引发了强烈反响。不少街道和社区主动找到我们,询问他们辖区是否在我们的测评范围之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有哪些需要整改的地方等问题。

       我们还应部分街道、社区的请求,把行业内优秀的充电桩运营商介绍给他们,促进充电桩进社区落地。我们还发现,充电桩进社区在提速,更多的街道和社区行动起来,有热心市民主动找到我们,称他们的社区新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感谢我们的报道,让居民得到了实惠。

打造相关平台,参与行业治理

       参与行业共治,需要阵地和平台。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我们发起成立“电动车安全使用联盟”,邀请消防、住建等主管部门官员,行业协会代表,街道社区代表,电动车企业代表,充电桩运营商,市民代表“入盟”,共商电动车安全使用、行业健康发展大计。

       测评团队分为3个小组,分别跟进3个课题方向。一个组跟消防部门合作,主打电动车有序停放、安全充电,呼吁市民积极参与,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接收市民报料,监督存在安全隐患社区,报道消防查处情况,让消防观念深入人心,让消防新规落地生根。

       第二组与住建部门、商会协会合作,积极推动充电桩进社区,倡导业委会、物业管理、充电桩运营商共建安全、和谐社区。我们梳理报道一批电动车管理规范、安全有序的“社区共建样本”,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同时,还配合商会协会、技术检测部门,推动电动车行业规范,促进技术标准统一。

       第三组,配合交警、市监部门,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交通安全。广州非法改装车泛滥,我们到门店暗访,找协会座谈,找出问题根源,给出治理之道,提交给市场监管部门。电动车超速行驶普遍,交通事故频发,上牌率不高,我们街头采访,拍视频、写稿件,配合警方整治行动。

       目前,3个组都已开始工作,在“电动车安全使用”大专题下,开设3个子专题,以连续报道的形式,不断推动相关领域报道,针对民生痛点寻求破解之道,针对行业发展堵点探索突破之法。

设计相关产品,提升治理效能

       媒体参与社会治理,仅仅靠报道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产品、有抓手、有效能。围绕着《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深调研》专题,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社区活动、一个安全公约、一个产业论坛,这3项活动其实就是我们参与社会治理的工具。

       我们和商会、街道联合主办“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进社区”品牌活动,在各个区各个街道巡回举行,把电动车安全使用的理念和消防新规送到基层。目前首场活动已经在广州市荔湾区落地,现场以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安全用车知识,吸引了大批市民参加。

       我们将配合消防、交警、商会等,邀请物流公司快递小哥、居民代表共同发起《广州电动车安全使用公约》,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电动车使用安全问题,呼吁电动车安全充电,有序停放,规范管理,安全上路,呼吁全社会举报入室充电,检举非法改装,共创平安和谐社区、平安畅通都市。

       我们还计划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举办一场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政府官员、协会代表、企业巨头、专家学者共话产业发展的未来,为电动车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与社会治理,新闻媒体必不可少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新闻媒体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就要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8个字上做文章。

       媒体应该是一个协同共治角色,它通过独到的报道、确凿的数据、挖掘社会真相、反映社情民意,为政府的决策、施政提供参考,提供借鉴,提供助力。媒体又是一个黏合剂角色,它连接政府,连接社会,连接大众,连接市场,连接企业,连接协会,汇聚各方资源,集纳多方意见,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媒体还是一个建设者角色,它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它畅通社会治理渠道,搭建治理平台,它和政府、社会、市场同频共振,促成良治的实现,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文章来源:新闻战线】

     【粤有数编辑:钟燕慧】

     【粤有数审核: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