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广州再度将“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且报告中出现“城市本质安全”、“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等多个新提法。近日,北江区块链研究院理事长、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蓝云等多位专家深入分析解读该报告,报告对广州在数字化城市治理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与创新释放了清晰、积极的信号。

1月29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广州市“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为《南方都市报》1月31日报道


首提“城市本质安全”,广州数字治理蓝图更趋体系化

       南都讯 2021年,广州再度将“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且该章出现“城市本质安全”、“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等多个新提法。专家普遍认为,报告对广州在数字化城市治理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与创新释放了清晰、积极的信号,且其顶层设计思路更加强调体系化、整体化。

“数字底座”:由数字服务渠道走向数据驱动治理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被列为该章的第一点措施,在这一部分,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构建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

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概念最早由华为等企业提出,是指利用多种技术搭建平台,实现数据汇集、数据应用和数据化运营。2020年8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中心围绕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面向广州市内相关企业征集企业数据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创意等领域相关企业。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郑跃平认为,报告体现出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侧重点从数字化服务渠道的搭建,例如“穗好办”、“粤省事”等平台,转移到全面深入的数据治理,以数据推动管理决策。诸如“数字底座”、“一网通办、全市通办、跨域通办”的提法,强调了系统平台的整体性设计,由以往各领域孤立的、碎片化的数字化建设,迈向体系化、整体性、协同性。

       郑跃平进一步指出,报告在阐释“深化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时,涉及的各方面也体现了广州城市治理的体系化思路。其中既包含“自下而上”的群众信访诉求“四办”工作机制改革,又包含“自上而下”的网格化“五个一”工程。此前多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 “慈善之城”、来穗人员融合,更是体现了城市的包容和温度,很好地体现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

“本质安全”:利用信息化技术防止局部危机危及整体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报告的附件部分解释,本质安全原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具备多重安全保障,即使发生局部故障,也不会造成系统事故, 现在已拓展至城市安全领域。

       “本质安全就是城市治理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把城市比作一辆自行车,如果自行车的铃铛坏了会导致整辆车骑不了,那就太危险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蓝云解释。 

       在对“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的具体阐释中,报告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常态化安全保障,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扫黑除恶等;二是应急处置,包括自然灾害防治、公共场所安全防护等。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广州市市长温国辉部署三防工作时,强调科学系统抓好防汛、防涝、防台风及抗灾救灾等工作,全力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报告在这部分还首提“推进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建设”,这与2020年住建部甄选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36个城市进行“城市体检”有关。城市体检内容包括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

       在如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上,报告提出要应用信息化手段。蓝云表示,对于应急处置时如何降低系统风险,目前已经有很好的技术思路,例如建立仿真模型的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起源于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计划,天上的飞行器出现了问题,对实体进行数字化模拟、映射,在数字世界评估各种措施的影响、化解风险后,再来对实体动手。

       蓝云还表示,广州在数字政府建设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有全省唯一的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越秀区“越有数”数字政府。报告布局清晰、措施得力、视野广阔,彰显了广州建设全国数字政府先进城市的信心。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粤有数编辑:雪敏】

【粤有数审核:嘉盈】